笔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1758年11月3日,清军到达耀齐阿里克,此处距离叶尔羌仅四十里。兆惠传令停驻休息,然后派人潜近叶尔羌城下,通过摸哨从城外哨卡抓到了一名哨兵。俘虏供称,自从霍集占从阿克苏、乌什退回喀什噶尔后,大和卓布拉尼敦一个劲儿地抱怨弟弟不应该反叛,以致局面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但抱怨归抱怨,兄弟俩还是决定共同抗清,其中布拉尼敦守喀什噶尔,霍集占前往叶尔羌,两城相互进行支持和呼应。

其实不单单是布拉尼敦仍和霍集占坐在同一条船上,其他头目也是如此,这与塔里木盆地北部相继倒戈的情况大相径庭,主要原因还是白山派在北部的影响力一向较弱,但在南部和西部却拥有雄厚势力。对俘虏的审讯结果也显示,霍集占拥有五千余骑兵,步兵更多,布拉尼敦同样辖步骑兵万余人,总数大大超过了清军。

次日,清军进至叶尔羌附近,兆惠原计划先包围城池,然而近前一看,顿时就傻了眼——他想象中叶尔羌应该是和库车差不多的,没料到叶尔羌城周十余里,其四面有十二座城门,比库车还大上好几倍,而且城防措施看起来颇为坚固。

清军步骑兵四千余人,展开了最多也只能围其一面,同时为了防止霍集占潜逃以及喀什噶尔来援,还得再分兵扼守各个路口,兵力哪里够用?当然如果加强部队特别是骑兵的机动能力,理论上是可以兼顾几个方面的,但经过千里之遥的长途行军,清军早已是人困马乏,大家需要的是先喘口气,而不是连续地跑来跑去。

兆惠后悔不迭,他这才发现自己犯了轻敌冒进的错误,带的兵实在太少了,于是赶紧向朝廷请求增兵添马。接到兆惠的奏报后,乾隆也迅速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按照兆惠的要求,他下令从库车等北部各城就近抽调驻防的绿旗兵,有多少抽多少,全部调往叶尔羌,所需战马则从巴里坤调拨,由巴里坤大臣阿里衮亲自押送,另外他还催促原计划中就要协助兆惠的富德加速前往叶尔羌。

乾隆接到兆惠的奏报就已经是四十多天后的事了,也就是说起码在这四十多天里,兆惠不可能得到援兵。最初他采取的策略是领兵攻击,诱敌出战,11月3日,他率两千兵马直奔叶尔羌城,在到达距城东北还有五六里远的地方时,大家远远地看到前方村落中有一座高台,高台上有四五个敌军骑兵在防守。

感觉上高台应为敌军的阻击工事,但为什么只有四五个骑兵呢?就在众人都摸不着头脑的时候,随征的霍集斯道出了其中玄妙,他告诉兆惠,这种高台下面应该挖有大沟,沟内埋伏着敌兵,高台上的骑兵其实主要负责观察瞭望和引诱迷惑对手,只要清军冲过去,必会伏兵四起,同时高台上也会增加鸟枪手,用于居高临下地进行射击。

不得不说,这种伏击方式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威胁的,不过既然已经动心了其中要害,那不然就不难想到办法。

喜欢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请大家收藏:(www.jubiquge.com)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笔趣阁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笔趣阁推荐阅读: 最强妖孽特种兵王骗了康熙亮剑之老子是孔捷挽明唐朝小官人三国之席卷天下II大唐第一世家三国:积粮万石,黄巾终于起义了特种兵归来之铁骨军魂公子千秋大明文魁大唐酒徒明朝伪君子大唐天下衙内闯三国望族风流续南明长安图回到明朝去闯荡江南豪侠传这个三国很核理战神无双诡三国时光之心回到民国当大帅北侯我要做门阀混在三国当军阀天唐锦绣大明第一臣大汉第一太子该死的二战三国神隐记邪王的侍妾交锋迷失在一六二九明朝败家子明朝谋生手册三国之超级霸主猎击三国北宋大闲人抗战之超级兵锋浪在江户那些年执宰大明大唐虎贲不死狂兵红色苏联超神特种兵王步步生莲最强特种兵之战神传说
笔趣阁搜藏榜: 赘婿唐砖夜天子帝国的崛起满唐春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北宋大闲人三国酒馆,开局收留李元霸统御全球奋斗在初唐霸主崛起大秦之帝王系统抗战之超级兵锋三国战神之吕布无良才子浪在江户那些年盖世唐皇定河图执宰大明大唐虎贲末代锦衣卫指挥使重生三国马幼常皇权混在1275不科学的原始人不死狂兵望族风流风花醉虎将去抗日隋唐请回答:崩坏的隋唐演义穿越三国,从落草为寇开始此间不客1750:我有三千AI机器人抗日传奇之北战神移明皇帝时光之心狼行三国我家阳台通三国重塑隋唐红色苏联元末称雄帝国法兰西放啸大汉晚明超神特种兵王回到民国当大帅狼啸五代回到汉朝做将军战之欲红楼之涵师兄来也
笔趣阁最新小说: 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我真的没想当皇帝啊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重生农门骄李想的北宋爱之神雨梦传奇指南剑圣地烽烟穿越之戏游江湖如画江山国家战斗力:雄兵陌上行宁朝管家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极品小太监明朝小人物凤凰涅磐铁血狼骑军邪王的侍妾中国远古帝王谱龙在天涯明末极品无赖三国第一鬼才三国群英传之天下归龙铁血山河东方凡人铁血职业提壶问江山荣耀归于罗马大唐刀圣铁血女英续争宋三国风云变智谋三国李唐王朝二十帝杀破唐三国之铁血帝王奋斗之第三帝国狼督军带着系统闯明末回到三国当猛将穿越时空之铁血战魂回到唐朝当驸马三国之君临天下汉血丹心三国之气盖千军超级太监重生之我在罗马做领主锦衣卫之高武大明